仙女灑落的音符

劉美蓮

難得有機會聆賞交響樂團慶祝「成立」音樂會,十月一日晚上,筆者來到久違的中山堂,欣賞長榮集團張榮發總裁回饋社會,有使命、大手筆(連演三天加上大型茶會)的長榮交響樂團,非正式卻又很正式的成軍音樂會。

  節目是很常見的東西方交流,有台灣歌謠望春風、雨夜花、月夜愁、補破網,印尼民謠曼卡灣梭羅,也有西洋古典名曲。演奏技巧與團隊默契當然是「新手上路」,小毛病不少,茲舉一些茶會上聽來的評語,表達愛樂人的「愛之深、責之切」。

  例如:「銅管樂器有些凸槌喔!」「團員太年輕了,演奏新世界交響曲時,聽得出有人怯場,有人害羞,大提琴的女生們演奏得太秀氣了 ……。」「我上半場在二樓聽,下半場到樓下聽,總覺得音色很乾澀,是不是中山堂的音響較差呀?」「不會呀!中山堂的建築是為了舉辦博覽會,由日本名家和歐洲建築師共同設計的,音響很好呀!」筆者認為,這些都不必擔心,傑出華人之寶林克昌指揮一定有本事,讓國人在九十二年一月三日的創團音樂會,見識到醜小鴨變天鵝的長榮奇蹟。

  其實,筆者比較關心的是:樂團的方針與目標,寄文閒談,發表淺見,盼望國人共同來關懷一個文化嬰兒的誕生。

  先說某藝文版主編所下的標題:「林克昌帶領長榮交響樂團起飛,嚴苛訓練,目標成為亞洲第一。」這個亞洲第一,相信會帶給團員極大的壓力,嬰兒蹣跚學步是需要時間的,不可能一步登天。還好,指揮自己說得較誠懇:「有信心成為亞洲最好的樂團之一。」其實,能在五年內和日本、韓國、大陸並駕齊驅,國人就很滿意了。

  在訓練演奏技巧成為亞洲一流、世界一流的漫漫長路中,筆者建議樂團另闢一條平行道,將「全民音樂」做為發展過程的重點,每年的演出規劃能有一場「阿公阿嬤音樂會」,一場「門外漢音樂會」,一場「兒童音樂會」,偶爾也要有「原住民交響詩」與「客家管絃樂」。這些有使命的演出,不會與專業訓練衝突,而是相輔相成。只不過,曲目選擇與表演設計太重要了,曲高和寡不宜,不食人間煙火不宜,脫離生活經驗更不宜。兒童音樂絕對不只是演奏卡通歌曲與兒歌,老人音樂也不只是光復前後的台灣民謠,百家春等古典新奏、管絃現代風格的南北管與歌仔調,都能洗除「古早台灣沒有音樂」的自卑感,重新建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。

  談到這裡,問題浮現了,台灣的演奏水準其實不低,樂壇最令人掛心的是「作曲」與「管絃樂編曲」的人才不足,相信這是張總裁更該關切的議題,因為,進軍亞洲、赴歐美表演,都必須有拿得出去的台灣作品,而創作人才是比演奏人才更迫切需要提攜的。

  以台灣民謠改編曲目而言,國內出版的唱片,至少五十張,評價最高的是日本人早川正昭,他的編曲手法既古典又現代,曲風流暢、老少咸宜。另外還有俄國人、大陸人、新加坡人、菲律賓人、加拿大人的CD在市面上,受到一般民眾的喜愛,音樂系學生也做為學習的範本,可是,他們不太適合代表「台灣人的音樂」吧! 在台灣,民謠編曲的先驅,應是李泰祥,可惜他因病已呈半退休狀態(祝福他早日康復),金馬獎的張弘毅、中視樂隊指揮林家慶以及年輕的許雙亮、謝婉玲都是值得長榮重視的人才。

  作曲方面,除了最近頗受關愛的蕭泰然之外,年輕一輩尚未浮出超越江文也的大將,做為江文也的樂迷,當然寄望長榮能有全場江文也的音樂會及CD的錄製,更要率團赴德國演出,讓一九三六年就在柏林得獎的江文也「台灣舞曲」,能藉著 E.vergreen的綠色能量,展現古早台灣舊有的驕傲。

   
網站刊登之內文未經原作者同意,恕不授權開放讀者轉載、節錄或複製。 特別感謝曹俊彥老師為本站設計快樂的小精靈人物造型。若有任何建議,請與本會連絡,本會email : taipeimusic2005@gmail.com 建議使用 IE5.0 以上版本及最佳瀏覽解析度設定為 1024 * 768